作为一份拥有115年历史的报纸,数字化转型和文化变革是《南华早报》(SCMP)赋予其全新香港办公空间的一个主要目标,继续致力于讲述全球化故事和见闻,保留并扩充大量数字技能型人才。一期工程完工后,《南华早报》迁至位于香港铜锣湾时代广场的新办公地点,通过实施一个分阶段的过渡期逐步整合来自大埔、数码港和Leighton House的团队。
沟通对于《南华早报》来说至关重要。因此,穆氏团队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设计方案必须确保来自三个不同地点的团队成员在六层办公空间内相互合作。
中庭的设计对于实现《南华早报》的目标来说至关重要。穆氏的全球设计总监Allyn Dorey表示:“中庭是一个焦点区域,真正彰显了开放态度。就连通性而言,中庭被视为设计的核心之一。”中庭将连通性理念从最下面的两层向上延伸,配备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内部楼梯,将六层办公空间中的五层连接起来。团队成员可以在会议室、分组讨论区、合作区、快速交流区等办公空间进行沟通。为了引入自然采光和自然景观,内部办公室和独立办公空间均围绕核心区域分布于建筑四周。
每层的主题社交中心提供了游乐设施、瑜伽区域、游戏室、咖啡厅、社交区域等,鼓励跨部门互动合作。
游戏室是专门用来放松充电的社交空间,配备了乒乓球、沙袋和飞镖盘。伦敦的舰队街曾被视为是全球新闻报道的大本营之一,而英式主题的酒吧和社交区域的设计灵感便基于此。
这些区域在公司内部沟通和健康福利之间达致了平衡,满足了一系列办公需求,从商业社交到放松休息。会议室的设计则受到了当地文化和周围环境的灵感启发,将各种香港主题融入其中。
接待区不拘小节,热情开放,层次感分明,活力十足——暖木地板提供了热情友好的第一印象。《南华早报》的全新标识和品牌标志的灵感源于国际海事信号旗Kilo,意指“我希望与你进行沟通。”
创意细节让《南华早报》的品牌识别焕发生机,包括邀请14位当地艺术家创作的一系列定制艺术品。由原来位于大埔印刷厂拆下的机器零件组成的艺术品巧妙地组成了前台的背景板,彰显了《南华早报》悠久的历史以及从平面媒体向数字媒体的过渡。
办公空间选择了自然中性的材料,墙上的里程碑资料则展示了《南华早报》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空间设计和历史展示之间达致了观感的平衡。地板饰面则突出动线,使用抛光混凝土和地毯瓷砖提供舒适度,解决声音问题。天花板用尽可能的层高突显开放态度,并使用多孔金属吊顶吸收声音。在一系列数字显示屏和图形品牌标志的衬托下,每个社交区域都拥有自己的色调,与整体设计主题交相辉映。
数字触点贯穿整个办公空间,包括两层互联新闻编辑室空间,配备了140个壁挂式监控器和屏幕,展示了《南华早报》的数据和分析能力。这不仅能够提供内容绩效的实时视角,还能够让科技融入《南华早报》的日常工作中。
广播中心包括一个视频工作室,配备了控制室、编辑室、编辑区、嘉宾室、衣橱和化妆区。编辑中心为拍摄提供了一个动态背景,第三十一层还设有单独的图片工作室和广播工作室。这些区域加上技术研发试验空间能够满足《南华早报》不断增长的多媒体内容制作需求及其持续的数字化转型。
为了满足读者和中国科技市场不断变化的数字需求,《南华早报》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而其全新的办公空间不仅能够支持其不断发展演变的数字产品,还能够表达其连接你我的文化,吸引更多数字技能型人才。
我们希望办公空间能够体现我们的全新文化;提供多样化工作空间和工作方式的选择,让员工能够践行我们所倡导的全新文化。
Gary Liu, 《南华早报》CEO2018AIA International Region Awards - Honor Award for Interior Architecture
2018Perspective Magazine - Best of Category
2018Perspective Magazine - Certificate of Excellence
2018Hong Kong Interior Design Association - Certificate of Silver award
完工
2019
香港
7,200 sq-m
Vitus Lau